IC咖啡北京站第17期沙龍在北京億景大廈舉辦,來自北京華大電子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中亮先生,上海海積科技董事長吉青先生,安信證券分析師柳士威先生分別進行了與北斗產業相關的主題演講。

來自北京華大電子的孫總從導航定位的普通消費需求出發,分別介紹了以北斗、GPS為代表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現狀,導航定位系統的構成以及當前衛星導航產業的全球市場發展狀況。

孫總認為全球導航定位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衛星導航定位服務不僅滿足了大眾的剛性需求,同時相比其它創新技術而言,它面向普通消費者的免費模式更是一個巨大的創新,這種免費模式給產業鏈和人們生活帶來的價值和影響更加深遠。在對整個衛星導航產業鏈分析的同時,孫總著重講述了與用戶使用密切相關的導航終端的技術與市場情況。

從全球市場來看,來自CAGR的2013年GSA\GNSS市場調研報告指出,從2013年到2016期間與部件零售價格密切相關的全球導航核心市場規模每年以9%的增長率增長,2017年將達到2500億歐元,2017年之后導航核心市場增長速度逐漸放緩,但仍然保持年5%的增長速度。


 

從國內導航市場來看,其中國防和行業應用市場占20%,大眾消費占80%。而目前GPS導航幾乎占據了全部的大眾消費市場。依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的預測,至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將達4000億的產業規模,在如此規模龐大、增長快速中國衛星導航市場,GPS占據了高達95%的市場份額。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

孫總給做了以下解釋:相對GPS的技術發展和產業應用,北斗起步較晚,產業規模較小;技術及加工工藝的差距導致導航芯片及相關終端設備成本較高。結合華大的芯片業務,孫總給出了北斗導航芯片與GPS導航芯片的價格及技術工藝比較,目前國內北斗芯片的價格在幾十元,而國際上GPS價格僅十幾元,依據行業特點,終端設備的價格與導航芯片的價格1:4的關系,這樣北斗系統終端機的價格在2000元左右,而GPS終端機只要幾百元,對于大眾消費者來說這樣的價格差距是不能被接受的。


 

在市場現狀下,國內北斗芯片在導航市場如何實現突圍?孫總同樣給出了一些建議:首先是要確保低成本、低功耗,增強技術及加工工藝的能力,其次北斗從業者應該逐漸從全產業鏈粗放式的經營模式轉化為找到適合自身企業的產業鏈部分,把這部分做強做精做好,形成較好的產業聯盟,實現降低北斗應用成本的目的。

來自上海海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吉青首先介紹了海積公司在北斗行業的從業經歷、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以及目前主要產品線。隨后吉總講述了,自身做為民營企業公司

在企業成立初期是如何在北斗產業鏈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介入到北斗這個快速發展的產業中。由于芯片和衛星運營服務需要的投入非常大,海積公司在全面分析了北斗產業鏈的各個階段之后,在創業初期選擇了上游核心器件作為公司的主要發展方向,經過幾年的發展后海積公司逐漸進入高精度板卡領域。同時吉總提到,2013年到2015年是北斗產業布局的良好機遇窗口期,2015年北斗產業將進入一個穩定的繁榮期,作為民營企業希望能牢牢抓住這樣的歷史機遇,發展壯大。

來自安信證券的分析師柳士威先生,進行了主題為“大國重器,北斗先行”的分享活動。柳先生分別從北斗的國家意志,移動互聯網的導航定位需求,北斗商業化運營狀態等多個維度講解了北斗產業的發展歷史和良好前景。其中柳先生著重講述了作為一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和分析師,是如何去看待近期北斗行情的爆發,在大家關心的投資人為什么看好北斗?柳先生給出以下觀點:1)北斗板卡不斷的收到國家政策利好的刺激;2)北斗市場規模巨大,GPS這些年良好的市場培育,用戶已經形成成熟的使用習慣;3)科技界的巨頭紛紛強勢介入導航定位服務領域;4)海外不斷出現的行業并購案例。最后柳先生分享了自己對北斗產業的基本觀點:1)北斗是大國夢的一部分;2)GPS催熟了行業商業模式;3)導航行業整合的節奏加快;4)不斷會有北斗公司上市;5)北斗有望再次走出獨立行情。

在圓桌討論部分,三位嘉賓分別就了線下和線上觀眾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整場沙龍活動內容豐富,討論熱烈,最后在良好的互動氛圍中結束這次收益頗豐的沙龍活動。